新京报快讯(记者 黄颖)鲁班锁的榫卯结构怎么做?茶壶怎样才能顺利倒出水?今天上午,朝阳区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综合实践课堂上,展示了他们在过去两个月中,利用3D打印技术学习而取得的成果。
据了解,今年9月以来,朝阳区实验小学首次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引进了3D打印技术,学生可以通过软件学习建模,完成后再将其打印出来检验设计是否合理。
“差不多20分钟可以完成一个建模。”该校五年级的邱同学说,在她所参与的“探秘鲁班锁”项目中,曾因建模存在误差使得鲁班锁的榫卯结构不能严密扣紧,之后她和同学们对模型进行了微调,“3D技术很神奇,原本平面的东西变得立体了。”
负责综合实践课的教师张蕾介绍,目前主要在四五年级的学生中使用3D技术,“涉及软件应用和立体几何等,有一定难度”,但现实教学成果却出人意料,同学们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能熟练应用软件并完成制作。
该校校长陈立华也坦言,作为首家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常态化教学的小学,她也曾担心学生年龄太小难以接受的问题,“以前在初高中应用得更多”,但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教学,学生们的表现令她“惊喜”。
不过陈立华认为,技术依然是为了服务于教学,让孩子们能综合运用知识,“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知识。”
注:来源新闻中心 http://news.sina.com.cn/c/2014-12-18/140631300352.shtml